关于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是否适合自己以及我是否赞同长期远程办公

Posted by Lnn on September 21, 2023

前言

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维的,包括视觉、触觉、听觉等等,而不是冰冷的文字而已。当一个人坐在你面前,Ta 是生动的,那种即时感是远程办公所无法给予的。

两次远程

远程办公 WFH(work from home)越来越被人们谈及,这两天看到 V2ex 上有不少求职远程工作的,也有不少发远程岗位招聘的。在 2020 年的春节过后 , 远程工作,一个之前都没怎么考虑的事情,在那之后中国的很多企业或多或少都对此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实验。

想到截止目前为止,我有「两小段」远程的经历,感觉有必要记录一下感受。

  • 2019~2020 年尝试创业期间。持续远程 5 个月。
  • 2022 年 COVID-19 疫情期间,上海 Lock Down。持续远程 6 个月。

虽然两次远程都在疫情期间,但是情况却不太一样。2020 年的远程是出于尝试创业期间,我们都觉得没必要先成立公司,而是快速尝试,就更谈不上在某个地方租一个办公室了。因此 2020 年的远程更多是大家各自的选择。我在老家,其他几位伙伴分别在上海、深圳、杭州。这次远程持续了 5 个月左右。而 2022 年的远程某种程度上是被迫的。上海 Lock Down 之后 4 月开始我在上海的出租屋里,6 月份之后我回到了老家,远程到了 9 月多才去的上海办公室。

远程的好与环

对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来说,工程师在家办公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本来许多工作都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就可以了,位置反而不重要,但是不在办公室能否「高效率」地进行协作和开发,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件事情。

关于远程工作,有一本书《Remote》,专门介绍远程工作的。作者也写过另一本书《Rework》,中文名《重来》 。作者以其自己的公司 Basecamp 为例,说明了远程工作的优点,也向我们介绍了远程工作的注意事项。

可能是错误的观点

远程状态下是否能高效地工作,设备、通勤时间是否减少、办公环境变化都不是主要因素,最核心的还是「人」。工作目标明确,计划安排得当,团队成员有责任心并且自律,那么就能高效率地远程开展工作,否则就只能「理论上」高效工作了。

长期远程工作对自身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很多事情需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以及主动的学习,并非很多人适合。长期的远程工作会带来孤独感,因此更适合已经组建了家庭,并且有着自己广泛兴趣爱好和成熟的社交圈子的人士。

跨区域沟通和团队远程管理

偷懒是人的本性。但每位工程师自我驱动的能力是不同的,一位自我驱动能力较好的工程师不管是远程还是现场办公,TA 工作效率可能都在 80 分 以上。而一位自我驱动能力较差的工程师,在现场办公产出效率是 70 分,而远程办公之后产出效率却可能降到 50 分。如果说远程团队有什么管理办法,我觉得只有尽可能招自我驱动能力强的工程师,而不是期待着有某种管理方式让一个人有所改变。

不管是 IC 还是管理者,远程办公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沟通。提高异步沟通效率的方式有很多,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经验。

一:敢于主动沟通、提前沟通

不管是 IC 还是管理者平时就应该多主动沟通,软件工程本身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有些同事在远程的情况下由于物理距离上的存在羞于去打扰其他同事,导致一些事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推进。其实大可不必,在正常的工作时间范围内,尊重其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向前走一步,往往事情更容易得到解决。

在有特殊事故或者紧急项目时,管理者也可以约定每日上午快速 meetup 十来分钟,让大家保持在同一时间段进入工作状态方便协同,也可以快速沟通当日需要推进的事情。

二:善于使用各种异步沟通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我所在团队常用的一些工具:

  • IM 工具用的 Slack,其特有的 thread 保证了信息的集中。让 IM 不在线的同事事后也很容易能够获取到之前讨论的信息,也非常方便通过链接的方式放到 Gitlab 的 PR 和 Confluence Doc 中去。
  • 文档协作工具我们用 Confluence 和 Google Doc,只要能有协同编辑以及评论就好。很多时候也会有同事使用 Gitlab Issue 来发起纯技术性的需求跟进和讨论。
  • Task 跟进使用 Jira,便于按照项目、月度计划去建立看板。养成及时更新 Gitlab Issue 或者 Jira Task 进度的习惯。
  • 推荐使用 Google Calendar 来展示、协调日程, 比如我会把每日会议都在 Google Calendar 上列出来(包括我希望别人不打扰我的时间),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和你协同的同事。

三:写好文档则尤为重要

如果无法通过文字表达清楚,意味着还没想清楚,那用代码也无法表达清楚。在《我们是如何做 code review 的》提到过“如果是新增功能以及稍大的改动请提前达成设计上的共识”,如果没有清晰的文档也就很容易导致效率降低。

如何写好文档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的过程,这一点我自己目前做得也不好,但总得来说有了很多的进步。

LeanCloud 在北京、昆山有办公室,有好几位协作的同事在北京、昆山,大部分人在上海 TapTap 总部,我们还经常需要和在新加坡办公室的研发、Marketing 同事沟通,此外合作的同事里还有两位是经常远程办公的。因此平时的工作推进也往往需要多个办公室的协同,异步沟通的方式也早就在日常得到了锻炼,在疫情期间远程之后大家的效率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我是否适合远程办公以及我是否赞同长期远程办公

上海 Lock Down 远程结束后,作为工程师我特意问了我的直属 leader(LeanCloud 的 CTO 丰老师)。关于我自己远程期间的办公效率,得到了非常正面的肯定,表示我是少数能够在远程状态下保持效率的工程师。而作为团队 Tech Lead,我观察了团队成员在远程期间的代码提交、oncall 效率、沟通效率等方面的一些细节,在这个将近 10 人的团队里能在远程状态下保持工作效率可能没有预期中那么多。不过,观察 LeanCloud 的同事却发现他们非常适应远程,毕竟 TA 们之前不到 30 号人,但却常年有北京、昆山两个办公室,这某种程度上也说明 LeanCloud 同事的自我驱动能力很强。

从两次远程的经历来看,我觉得自己是能够在远程的状态下保持工作效率的,包括技术上的工作以及团队管理上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也对远程工作保持开放的态度。但是,一个团队能否在远程办公的情况下保持高效率,需要团队管理者对团队成员的自我驱动能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团队规模、业务发展阶段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